2007年4月25日 星期三

課堂筆記總整理

如何現代?中國現代小說選讀2007/04/10


問題:
1. 試比較魯迅、郁達夫、沈從文的描寫手法
2. 「現代性」的元素中,就「人物」設計,以上三位作家各自的選項為何?這種聚焦方式可勾勒出什麼樣的風格

魯迅:
中國病理學家,對國民性的深刻反省。
筆調幽默諷刺,不作定論〈open ending〉
《孔乙己》藉由落難知識分子的遭遇反應眾人對文化殘缺、肢體殘缺的取笑。
《藥》採象徵手法,如革命之士的鮮血、青天白日滿地紅以及華夏皆死等。將窮人家層層疊疊的墳塚比喻為闊人家祝壽時候的饅頭,解構階級。
《祝福》其實為最深的詛咒,由外來的、新式教育、中國少年代表的我,回頭看封建社會〈魯鎮、魯四叔─四書〉
《阿Q正傳》,精神勝利法
《故事新編》當中以物質性顛覆精神性,將古典的脊樑人物化成油腔滑調的二丑美學。

郁達夫:
感覺派小說〈私小說〉,將主觀感覺客觀化、把客觀感覺對象化
反情節〈好像發生了很多事情,事實上什麼都沒發生〉
直接將人物設定在異鄉〈更加現代化的環境,如西化的源頭歐美或中介站的日本〉
開啟看與被看的經驗〈視域交鋒〉

沈從文:
說自己是中國最後一個浪漫派,理想主義者
有限的人間伸手到神住的地方,他的輕描淡寫來自將一切事務放到大宇宙的時空中淘洗後所剩的都顯得美好,再多的窮惡都會得到原諒
緊貼著「人物」寫作
多以湘西為寫作背景,因他童年來自於鳳凰〈苗寨〉
雕琢過的淳樸,帶領讀者來到頓悟的美好境地



補充筆記:
1. 五四運動,因應半身文化〈傳統中國著重上半身,禮教吃人,為純然的理性加冕〉,提出凹凸論〈身體一切凹凸所在皆管理了排泄、生殖〉
2. 台灣同志文學:秋妙津〈哲學思維〉、白先勇〈懺情傷逝〉、紅凌〈感官酷兒〉
3. 張愛玲將視角設定為由室內向外看〈視線感〉
4. 場域〈place〉:意義生產的空間
5. 大論述→議題化→整合成為意識形態
6. 高行健:越是邊緣的人物背景資料交代越清楚,反而核心人物是沒有名字的、破碎失焦而須追尋tracer element的〈一個人的聖經、沒有主義、車站〉
7. 羅蘭‧巴特:不在的在才是現場、不說的說,斷片性、指向性〈戀人絮語〉
8. 後現代…

沒有留言: